从1个社区覆盖至全街道、从20人到537人 永安街道“幸福合伙人”出圈了

云上咸安报道 连日来,咸安区双龙社区育才小区的居民再一次感受到“幸福合伙人”带来的成效:年初,居民收集的“幸福需求清单”中,改造下水管道的诉求强烈。通过多方支持,下水管道在内的9类基础设施相继完成。

近段时间,育才小区在经历了一次次暴雨后安然无恙,没有明显积水。而在以前,小区每逢暴雨成“湖”乃是常态,这次终于不再望“湖”兴叹。

除了育才小区,电大小区“幸福合伙人”队伍完成了小区充电桩改造;嫦娥小区“幸福合伙人”队伍主动帮助学生辅导作业;丝织厂小区“幸福合伙人”疏通了下水管网,将臭水塘建成了小游园......一个又一个“幸福合伙人”的出现,解决了居民一件又一件实事,成为永安街道推动基层治理双赢重要力量。

推动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满足居民诉求......对于永安街道来说,并非易事。永安街道共有215个小区,其中131个属于无物业管理的“三无”小区。老城区、基础薄弱、居民矛盾多曾一直是永安街道的“标签”,如何撕破这一标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共同缔造”之路?双龙社区党委书记刘望霞道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构建社区“幸福合伙人”工作模式,搭建多维“幸福合伙人”共治工作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何为“幸福合伙人”?原来,辖区中的育才小区临近淦河、毗邻咸宁高中,居民大都为拆迁还建户和陪读家庭,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缺乏、环境脏乱差。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刘望霞发布“合伙人”招募令,召集街道社区包保干部、单位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小区支部委员、业委会成员、小区党员中心户和热心居民等各类人员。“既然是为了居民幸福着想,那我们就叫‘幸福合伙人’吧!”刘望霞的招募一发出,来自各行各业的20人成为首批“幸福合伙人”。

“幸福合伙人”干些什么?以人员、资源、服务等各类要素“入伙”,带动党员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你们干”向“我们干”转变。比如,为了解决小区没有支部阵地的问题,小区老党员88岁的熊腊生,也是年纪最大的“幸福合伙人”之一,主动捐出自家车库作为小区支部阵地。

依托支部阵地,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小区先后完成了路面硬化、施划停车线、增设休闲桌椅等建设,还筹资修建了2座休闲亭和4条文化长廊。在暑期,“幸福合伙人”还调动小区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在“幸福合伙人”的带动下,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意识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幸福基金”也随之诞生:通过专项筹集、联系单位帮扶、社区支持、志愿者捐赠帮扶等多种渠道融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服务在小区内的良性运转。

如今,该社区“幸福基金”内30个项目共筹集各类资源资金达200万元,受益人数达300余人。

“老城区虽然‘老旧’,但绝不是‘破烂’,它承载着无数咸安人的回忆,要守护好这份回忆。”永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陈雪飞坦言道,有了“幸福合伙人”,老城区居民的幸福指数逐渐攀升、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三无小区有了“幸福”主心骨。

去年底,双龙社区“幸福合伙人”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十佳推广案例名单,也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创新案例。

因“幸福”而起,让“幸福”环绕。今年以来,永安街道继续充实“幸福合伙人”队伍,在全街道招募“幸福合伙人”、订制“幸福合伙人”手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小区治理共同体。最开始的一个社区的20人到如今14个社区的537人,一个跨行业、跨领域、跨社会主体的多元叠加的“幸福圈”越来越大。

(咸宁日报记者:见博 特约记者:胡剑芳 李星 徐鹏 编辑:王迪 责编:聂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