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最美行业代表风采】孟海清:甘做小小“铺路石” 情系交通谱华章

云上咸安报道 从事交通工作二十六年,他以“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与担当,书写了一名交通人的情怀;以“路在脚下”的执着与务实,谱写了一曲劳动美的颂歌。他就是咸安区公路管理局养护中心横沟管理站站长孟海清。

今年50岁的孟海清,在公路养护岗位上的9000多个日夜里,他的身影在路上、在桥上,犹如一块普通的“铺路石”,闪烁着朴实的光。自扛起铁铲成为咸安公路局养护工起,“一张床,一盏灯,一把铁铲四面尘”就成了孟海清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时年轻人都喜欢能坐办公室的工作,谁愿意每天灰头土脸的呢?”孟海清说,“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公路人,我就是在公路边上长大的。”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孟海清从小就和公路打“交道”,吃苦耐劳的性格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芽。高中毕业后,孟海清毫不犹豫地选择当一名养护工,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2004年,他被安排到养护中心机械队,负责路面坑槽的修补工作。这是一份又苦又累的工作,沥青料温度高达160度,刚铺好的路面温度极高,热浪裹着浓烈的刺鼻气味,让人无法呼吸。但孟海清却没有半句怨言,毅然而然地接下了这份苦差。

由于线路长,修补坑槽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抢抓晴好天气及时修补坑槽,孟海清带领队友们实行“5+2”“白加黑”的加班策略,放弃了大部分的休息日,一年下来累计加班两个多月,修补坑槽6000多平方米,处治大面积路面病害20000多平方米,铺就了一条条坦途。

有时在边远山区修补坑槽,为了节省中午吃饭来回奔波的时间,他的午餐经常就在路上解决,有时甚至以干粮充饥。中午实在熬不住时就靠在路边的大树旁打个盹。由于长期日晒雨淋、沥青油烟熏烤,别人的工作服能穿两三年,他的工作服一年不到头,就褪了色,粘满了沥青,挂满了窟窿。

尽管公路养护工作很苦,也很累,但提起这二十六年来的点点滴滴,孟海清的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这里面既有他不畏危险挑战的勇气担当,也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务实。

今年二月上旬的大暴雪,对公路养护人是极大的考验。一天一夜的暴雪,导致国省干线公路旁多棵树木倒塌,路面上厚厚积雪,行人寸步难行。2月8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孟海清就组织工人,扛着电锯、打着手电,冲进狂风暴雪中清理倒伏的树木。能用铲车铲起的就用铲车,不能使用机械车辆的,就用手抬,用肩扛,每个人都拼尽全力,顾不得全身湿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直清理到中午,所有路段终于逐步恢复畅通,就连最严重的省道咸赵线也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抢通了。

就在大家准备松口气歇一歇的时候,又接到求救信息:S208省道桂花镇路段有一棵行道树砸在了一辆大货车头上,车辆和人员受困。接到求救信息后,孟海清一行二话不说,拖着疲惫的身体立即赶往事发地点。

“记得当时的风雪打在脸上,眼睛都很难睁开,甚至一米外说话都听不见,恶劣天气下,灯光在大雪中若隐若现,能见度非常低,非常容易造成二次事故。”孟海清回忆道。

面对险情,孟海清冲锋在前,在简单了解现场情况后,果断带领大家开始清障,齐心协力把粗大的树木一点点移到路边,帮助车辆脱困。

“多亏了你们啊,这狂风暴雪的,原以为要被困一天,你们真是俺的救星。”脱困后的司机拉着孟海清的手一直不停地感谢。

“虽然浑身湿透、疲惫不堪,看着被困车辆能够再次启程,作为一名公路人,那一刻,感觉再苦再累也值了。”提起那场大雪,孟海清的眼里满是坚定。

没有豪言壮语,孟海清始终如一热爱这份工作,以一颗赤诚的心坚守在公路养护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当小小“铺路石”,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公路养护事业。

(融媒体记者:刘正杰 编辑:李洋 责编:聂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