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余老板的店已做好迎接食客的准备。他的店位于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来这的食客都奔着一个目的——喝口金黄的贺胜鸡汤。
贺胜鸡汤的餐饮店经营始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闻名整个华中地区。当年,镇上最多时候有上百家鸡汤馆。
食客对记者夸赞鸡汤美味
“以前跑货的司机,只要路过这里,基本都会来碗贺胜鸡汤。我是看着这边的鸡汤从10块到20块,40块......一直到今天的价格。”一位司机对记者说。
然而,2000年,“贺胜桥”“贺胜”两件商标被有心人在先注册,注册商标商品分类第29类:鸡汤、肉汤浓缩汁、汤。一时间,大家不知所措,一直用的“贺胜鸡汤”招牌再用就意味着侵权。自此,一碗鸡汤商标开启了跨越20年的回家路。
20余年经营中的“伤痛”
土鸡宰杀、去毛、洗净,同辅料入锅,旺火,再置文火,闭气清炖......李老板向记者介绍鸡汤烹饪工序。在他眼里,这碗鸡汤不单单是道吃食,金黄鲜美的汤汁倒影出的是贺胜桥镇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光辉岁月。
然而,近20余年里,贺胜桥镇鸡汤馆的老板们无不有个共同的“伤痛”,那就是无法向来往的食客介绍鸡汤名。
贺胜和平鸡汤馆余老板
“大批食客来这里,第一句话就会问‘正宗的贺胜鸡汤在哪里?’我回答这就是,客人一看招牌,就很疑惑。”余老板告诉记者,这20多年里,不知跟多少客人解释过这件事。
自从“贺胜桥”“贺胜”商标被人在先注册后,当地鸡汤产业发展便陷入尴尬境地。镇上的鸡汤老店只能用诸如“和平李鸡汤”“旅宁鸡汤”“白云鸡汤”等招牌名。
旅宁鸡汤馆刘老板
“当年只顾着埋头搞经营,大家都忽略了商标注册这件事。等我们反应过来,就只能用这些‘不伦不类’的鸡汤名。来往客人还以为我们是‘山寨’鸡汤。”旅宁鸡汤刘老板道出心中苦闷。
贺胜桥镇作为贺胜鸡汤创始地,却无法用其作为商标名,无疑制约了当地鸡汤市场活力,阻碍养鸡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让“贺胜桥”“贺胜”商标回归原属地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漫漫回家路,所盼终所归
在获悉“贺胜桥”“贺胜”商标被他人在先注册后,贺胜桥镇当地市场主体多次找到商标持有人,希望能协商转让,最后都因各种因素,未能谈妥。
贺胜桥镇政府和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密切关注商标权的归属问题。邀请省内知名商标知识产权专家,从商标法律专业角度,共同调研和分析“贺胜桥”“贺胜”商标回归原属地的解决方案。
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专班负责人告诉记者,已不记得跑了多少回,打了多少电话,熬了多少个夜,双方协商了多少次。
湖北海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夏梦雯
“自接受委托,期间我们确实受到不小的阻力。贺胜鸡汤在鸡汤市场知名度很高,从商标持有人角度看,在商言商,想继续持有这块金字招牌,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与之沟通二十多次,跑了七个部门,去武汉、北京与专家沟通八次。”湖北海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夏梦雯告诉记者。
“历经多年发展,鸡汤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未来,按照咸宁市委市政府对咸宁北部空间发展定位,将产生百万级人流集聚,必将带动周边消费需求。名品有名好扬帆。所以,无论多困难,拿回‘贺胜鸡汤’的商标权势在必行。”贺胜桥镇书记沈中对记者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商标持有人被这份深沉的期盼打动,答应转让。
“转让协议最终能达成,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沟通、协商的过程虽历经曲折,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专班负责人说道。
2021年11月3日,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转让证明文件,商标转让给咸安区贺胜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至此,游离在外20余年的“贺胜桥”及“贺胜”鸡汤商标,终于回家!
告别“无名生长”,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贺胜桥镇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湖北省仅有10个镇上榜。鸡产业作为贺胜桥镇特色产业,据统计,2019年,全镇直接从事鸡汤生产销售经营人员317人,间接从业者2000余人。养鸡户人均年纯收入7.5万元。截至2020年5月,贺胜桥镇从事鸡汤生产销售的企业有8家(其中限上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42家。
“今后,我们可以骄傲的说这就是正宗贺胜鸡汤!是原汁原味的贺胜鸡汤。”余老板对记者说道。
随着“贺胜桥”“贺胜”鸡汤商标权的回归,贺胜桥镇的“鸡汤经济”正式告别“无名生长”,其产业链必将越舞越长,致富路越拓越宽。
“下一步,我们将成立‘贺胜鸡汤’产业协会,制定完善行业标准,统一‘贺胜’‘贺胜桥’区域公共品牌,严格市场准入。申请‘贺胜桥土鸡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维护‘贺胜鸡汤’这块金字招牌。”贺胜桥镇书记沈中说。
据了解,预计至“十四五”规划期末,通过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引导,贺胜鸡汤有望突破200万罐(只),达到百亿元产值,实现税收超过5亿元。
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洋
“‘贺胜桥’‘贺胜’鸡汤商标回家,无疑增强了当地市场主体的信心。我们将以此为起点,思想破冰,再踏征程。后面,我们会梳理已有名气的本土特色产品产权,以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为指导,实施回归工程和保护工程,为乡村振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洋说。
一道美食成就一个产业。“贺胜桥”“贺胜”鸡汤商标回家,解开了当地“鸡汤经济”受商标权束缚的“枷锁”,让鸡汤小镇能放手推广,开拓进取,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赢得更广大的市场,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