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云上咸安报道(融媒体记者伍伟 见习记者 柯庆)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新学期。按照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如今,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课后服务有哪些内容?学生参与度如何?家长如何看待?记者深入城区以及乡镇部分学校进行了了解。

9月8日下午4点半左右,咸安区高桥镇高桥中小学,五二班学生徐育哲没有在放学时间回家,而是留在教室参加学校课后服务,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做家庭作业。不到40分钟,他在老师的辅导下就把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做完了,这让他很开心。

“以前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一些难题,爷爷奶奶都回答不上来,现在在学校学习,可以很快的、准确率高的把作业写完,回家之后我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徐育哲开心地说。

徐育哲是一名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以前放学回家做作业,碰到不会的,家里没人可辅导,只能第二天到学校问老师。爷爷奶奶担心他学习跟不上却又无能无力。如今通过课后服务,孙子在学校就能把所有作业做完,老人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现在学校有课后服务了,我们也放心,有老师在旁边陪伴,我也不怕孩子做得不好了。”徐育哲的奶奶俞云英说道。

高桥中小学目前有9个年级,共14个班,在籍学生611人,其中500余名学生为留守儿童,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开学前期,学校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等形式,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充分认可和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我们学校80%是留守儿童,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放学之后,爷爷奶奶无力监管、课后作业无法辅导的现状,开学以来,我们坚持课后作业辅导和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积极开展了音乐、书法、阅读、户外运动等课外服务,努力为我校全体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高桥中小学校长徐卓介绍。

在咸宁市第六小学校,与以往不同,学校门口看不到家长接孩子的热闹场景。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辅导下认真做课后作业。操场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挥洒着汗水进行篮球、羽毛球训练,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我感觉学校课后活动举办得非常好,有很多项目我都想参加,不过只能选一样,但我觉得选篮球非常好,和同学一起打篮球会让我感到很开心。”5年级5班的樊皓宇说。

在美术兴趣班,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画画、剪贴画、做手工。记者看到,一些同学的画里面写有“老师,祝您节日快乐。”“老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等字眼。随后,温馨的一幕出现了,4年级2班的镇晴和她的同学们拿着一幅画对着他们的老师说:“教师节到了,我们画了一副画给老师,祝老师节日快乐。”

“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彩,目前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比例达70%左右。”该校教务处副主任熊盈盈介绍,学校课后服务采取“1+x”模式,“1”为规定动作,即学生在校自行完成作业,老师面批面改,并进行重点、难点的指导,做到学生作业不出校门;“x”为自主动作,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舞蹈、美术、书法、象棋、合唱等等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成长。课后服务每周5天,每天2课时,16时30分到17时10分进行社团活动,17时10分到17时50分进行作业辅导。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运行,课后服务已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

“我们这些上班的家长之前总得抽时间来接孩子放学,现在可以等下班了再过来接,方便了我们的时间,而且我回家没时间辅导小孩,像我的小孩是高年级的,我们家长自己也辅导不来,老师把学生的作业辅导完成这样还是挺好的。”学生家长王燕表示。

“参加课后服务后,我的孩子上学比以前更开心了,学习兴趣更浓了。”学生家长黄细菊聊到学校的课后服务,赞不绝口,“课后服务的内容很多,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课程,还能够锻炼身体,太贴心了。”

编辑:王   迪

责编:聂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