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陈清曙:以苦为乐 以教为荣

云上咸安报道(咸宁台记者 李瑞丰 胡晓轩 特约记者 陈涵)位于咸安区官埠桥镇雨坛垴村的孙家庄小学始建于1951年,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学生数量逐年减少,今年秋季开学只有78名学生。教师节快到了,我们跟随记者前往孙家庄小学探访乡村教师陈清曙,倾听他坚守基层38年的苦与乐。

“三千零二十五万、四千零七十。”9月的校园,书声琅琅,丹桂飘香。四年级教室里,陈清曙正在为学生们教授“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陈老师主要教学科目是数学,由于老师数量少,他平时还兼着教体育课,带着孩子们锻炼身体,学习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渐渐,他和这几十名孩子们之间便没有了隔阂。

今年58岁的陈清曙已从事教师职业38年,2011年以前在官埠桥镇永利小学任教,2011年永利小学撤并至现在的孙家庄小学,他便开始了在孙家庄小学的任教生涯,三尺讲台一站又是十年。为了更好从事教学工作,他每天吃住都在学校,到了周末放假才回自己家中,除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坚持家访,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状况。“不管是白天黑夜,起风下雨都要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家里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家长沟通,特别是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让他们有学习的信心。”

多年来,陈清曙一直要求自己不落下每一节课,即使家里遇到了再大的事,他也从来没有耽误学生们的学习。面对镜头,陈清曙直言,执教38年来,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最亏欠的是自己的爱人。“2015年我的爱人做手术,乳腺癌,我到武汉等她手术做完之后,当天就返回学校了,怕学生没有办法上课,我请亲戚帮忙照料她,这是我对老婆最大的亏欠。”

下课铃响起,中午放学了。学校里有40多名学生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选择在学校吃饭,陈清曙组织学生们有序排队到食堂打饭。两菜一汤,每人每月费用150元左右,借着吃饭的间隙,陈老师和学生们聊起了家常,尽管伙食清淡,但却如同在家吃饭一般温馨。“乡村教师苦是苦,但是我以苦为乐,以教为荣。学生如果通过农村这个教育走出去,让我做什么都值得。”

采访结束前,校长余道辉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9名在职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有4人,年轻教师有5人,其中4名是今年招考分配来的新教师。新学期要有新气象,学校计划落实“双减”政策,拓展课后服务,组织老师们带领学生们开展文体活动,让乡村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