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第一批党员!咸宁再添一处红色教育基地

云上咸安报道(香城都市报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徐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 一心救中国……”6月30日,咸安区文旅局机关党支部、老年党支部与汀泗桥镇大桥村党支部联合开展第七期主题党日活动,33 名党员在新落成的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分馆——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旧址纪念馆唱响这首亿万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深情礼赞建党百年。

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大桥村泉塘畈的泉塘小学是当地乡坤兴建的具有现代小学雏形的学校,也是原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遗址。1926年,聂洪钧根据董必武的指示,以中共湖北地区执行委员会、 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湖北省农民协会鄂南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咸宁,将一批在反麻捐斗争中的 积极分子召集到汀泗泉塘小学开会,发展雷子霖、雷福清、刘秉彝等13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 立中国共产党咸宁县第一个党组织、咸宁县特别支部执行委员会,聂洪钧任书记(1926年7月— 12月),特别支部隶属中湖北区委领导,开展农民工人运动策应北伐,对北伐军攻克汀泗桥、贺 胜桥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为展示咸安区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光荣的红色革命文化,打造咸安区党建基地、爱国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2016年,咸安区文旅局通过联系档案部门、走访事件发生地、联系烈士家属等方式逐一寻找历史痕迹,并协同省、市党史专家,筹建“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遗址”纪念馆。

纪念馆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展陈面积1400平方米,内有四个天井。一楼展厅由“ 烽火初起”“烈焰燎原”“浴血抗战”“走向胜利”四个单元组成,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品等 多种形式,系统还原了咸宁县创建中共组织、支援北伐战争、发展工农运动、创建革命根据地、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夺取抗战胜利、 坚持斗争、迎接解放的红色历程。

咸安区博物馆馆长刘祥介绍,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旧址纪念馆根据泉塘村老人回忆,结合咸安古建筑的风貌,在泉塘小学的原址上进行复建,并按照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分馆—中共咸宁县特 别支部旧址纪念馆规划和标准进行打造,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投入资金230万余元。二期工程将把纪念馆二楼提档升级,开设红色课堂。在重大活动期间,纪念馆还将展演由本地村民排演的红色剧目,让红色党史教育 “活”起来。

破旧的皮箱、刻着“报国”的木工刨刀、新国文课本、农民自卫军武器、套筒枪……每一件件文 物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让参观的党员们深受感动。在一面图案、式样和现在的党旗不 尽相同的特殊“党旗”前,所以参观者不由得停住脚步。得知这面“党旗”是在当时白色恐怖笼 罩下,由老党员根据见过的党旗样子,自己凭记忆缝制,年轻的党员徐婷说,“这面旗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凝聚力的召唤,站在这面党旗面前,我能感到一种前行的力量。”

在参观完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旧址纪念馆后,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

在下午的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上,区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给全体党员带来一堂生动的红色主题党课《因为红,打胜仗》,围绕统一战线形成与北伐战争的发动、党组织的建立与革命有了主心骨、共产党人与人民结合就生根开花等方面,解读了铁军精神(北伐汀泗桥战役中叶挺将军与独立团英勇善战的无私无畏精神)中蕴含的“红色密码”。

区文旅局表示,在七一到来之际,该局借助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个契机,组织老年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到包保的大桥村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从党建、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对大桥村进行帮扶。希望通过打造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旧址纪念馆,展现大桥村红色魅力, 构建“红色+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