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记者见到沈中时,他正站在庄严的党旗下,深情诵读“云听红色经典故事”的开篇语。
“云听红色经典故事”是该镇官方微信公众号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设的栏目,计划63期,全镇67名党员志愿者和最美系列人物客串“主播”。
“90多年前,叶挺独立团在此大捷,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将立足岗位,为建设现代化强镇贡献力量。”沈中如是说。
建设现代化强镇,是沈中的“大目标”;实现镇域协同发展,则是当下的“小目标”。
2016年,到贺胜桥镇任职不久的沈中,听到“两代表一委员”和不少村民的心声——毗邻梓山湖新城的三村一社区,受益于新城开发,面貌日新月异,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而另一侧的四个行政村,因缺乏大项目支撑,发展日益滞后,贫富差距拉开,百姓反映强烈。
“民有所呼,我当有所应。必须正视差距补足短板,填平发展‘洼地’,强健滞后村的‘骨骼’。”沈中说。
2019年,镇里争取到投资6000万元的温氏高效笼养小区落户万秀、黄祠两村,但需征用238亩山地,部分村干部求稳怕险,犹豫不决。于是,镇里组织村干部赴湖南、江苏等地取经,目的只有一个:在观摩比较中解放思想,打开观念的“闸门”。
如今,28栋现代化鸡舍在山林中拔地而起,温氏笼养小区一片红火。沈中扳着手指同记者算账:万秀、黄祠两村每年有100多人到小区务工,人均月收入5000元,部分自带运输车的村民月收入近2万;两村自建鸡舍租赁给温氏,每年增加8万的集体收入;有养殖意愿的农民,只要缴纳租金就能租赁厂房“傍大船出海”……更大的变化是,以前家庭养鸡散乱污的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村民能享受到高标准的技术服务和兜底补助,抗风险能力大增。
三方共赢的背景下,全镇养殖业朝着环保、集约、高效的方向迈进。去年起,该镇又在其他村推进3个笼养小区项目,产能将再加2000万羽/年,相当于全区其他乡镇的总和。
2018年,得知温氏集团有意投资食品加工,该镇带着最大诚意南下谈判,成功说服集团高层。2019年,一期投资3.5亿元的温氏佳丰食品产业园在该镇建成投产,去年创造9000万元产值。而今,另一车间开建在即,建成后将为周边村民提供600个就业岗位。
一花独放不是春。邻近梓山湖新城的村组也纷纷发力。松鼠部落、蜜月湾、航天科技馆等文旅项目引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就在景区周边建停车场、开餐馆、做民宿;借“贺胜鸡汤”美名,村民的鸡汤馆、鸡汤加工企业触网生金,每天有3000罐鸡汤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随着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开学、湖北科技学院整体搬迁启动,一个“武汉南教育聚集地”正在形成……
“贺胜桥是一个打胜仗的地方。”望着欣欣向荣的新型城镇,沈中说,只要听党指挥、坚定信念、紧紧依靠人民,贺胜桥就能赢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吴文谨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星
来源:掌上咸宁
编辑:董 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