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湖北咸宁税务干部,省作协会员,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咸宁市诗歌学会理事。《乡土作家》平台副主编。通城人。愿独守一隅,与青灯为伴,与键盘互语,和心灵对话,为文学折腰。

缺角的月饼
中秋节,一段无法抹去的往事,始终储存在童年的记忆里。三十多年前,我读五年级。在那个年代,不到中秋节前两天,是看不到月饼的。在上学的里弄尽头,有一间小店,挂的是“通城县供销社小卖铺”的一块白色招牌。每天放学,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我都要到小卖铺子去呆一会儿,翻翻小人书,闻闻把子糖的气息。
中秋一近,月饼的香气弥漫整个小店。店里卖的,有供销社自产的麻子大月饼;再奢侈的就是广式月饼,馅儿有花生芝麻核桃瓜子,还有我最爱吃的香料黑榄仁。那时家贫,不到中秋那天,家里绝对不会买月饼。就是买,节俭的母亲也只买一个麻子大月饼,在饭上蒸酥软,切成数块,兄弟姐妹六个一人一角,香喷喷的,吃起来吧嗒吧嗒,恨不得连舌头也吞了。一直,我想过一下独自吃完一个月饼的瘾。那天,我把以前的旧课本收集扎捆起来,拿到废品店去卖了两角钱,兴致勃勃地到小卖铺去买月饼。可那个营业员说最便宜的要两角五,他给了我一个缺角的麻子月饼,我哪里肯干?脸憋得通红据理力争。
“买包大公鸡烟。”这时店里进来一人,我抬头,看到我们的班主任季老师来了,我拿了那个缺角的月饼慌忙要溜,季老师扯住我:“等等。”他把烟还给营业员:“我这钱先放这,等下买月饼。”又叮嘱我别走了。约摸一会儿,季老师提着一捆东西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一看,是我刚才卖掉的书。季老师对我说,“再穷也不要卖书,课本卖了马上考初中拿什么复习?这两个月饼,一个你吃,一个给你哥哥姐姐。”说完,把书和两月饼塞给我,走了。我呆愕半晌,向营业员讨要当天的日历,扯下来,夹在书里,记住这一天:1986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此后,我立志长大当一名老师,但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倒是嫁了个当老师的老公。皓月当空,月儿圆圆。我却思念那缺角的月饼。天涯何处,我的季老师,您在月光抚慰的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