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镇人大代表杨德祥:抢种抢收,颗粒归仓

云上咸安报道(记者:陈妮娜 特约记者:董静)金秋十月,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古塘村二十三组,一望无垠的稻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微风推开金色的稻浪,空气中弥漫的稻香扑面而来。不远处,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伴随着隆隆的机声,一车车满载“金颗粒”的货车呼啸而去。近处的田垄里,杨德祥和村民们正挥舞镰刀收割边角地方的稻谷。他们挂满汗水的脸庞上,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天已经收割了60亩,计划瞄准下一个晴天继续抢收,把损失降到最低,”受近日连绵雨水的影响,吉祥农场的稻谷收割计划也被打乱。“今年产量肯定有减少,但我有信心,十月中下旬能够颗粒归仓。”杨德祥说道。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遭受天气灾害了。今年入梅以来,吉祥农场就遭遇多轮强降雨,180亩稻谷过水受灾,80亩中稻成灾绝收。为保产量、保收成,农场在7月24日之前完成了80亩早谷杂交晚熟品种的复种。

应对洪涝灾害,杨德祥经验丰富,曾在2016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时,杨德祥带头抗灾恢复生产,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其做法获得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除了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杨德祥时刻心系困难群众。今年汛情期间,灾后生产自救的关键时段,杨德祥将区农业局优先批给他100余斤谷种,匀给周边群众先使用,保障了群众抢抓复种的黄金时间段谷种需求,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的损失。

今年70多岁的老人张军凯因儿女都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在家看护3个孙子。“以前家里的七八亩田收成不好,一季稻谷只能收得5000余斤,今年估计能收8000余斤。”张军凯介绍,他家田紧挨着杨德祥的稻田,杨德祥看他年事已高,收成也不好,主动为其提供了良种和机械化服务,还帮助指导按时锄草、治虫、管水。

古塘村位于西湖围垸,村里的农田大部分是垸区滩涂,土地肥沃但是极易受汛情影响,可以说逢涝必淹。加之近些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小农种植业产量低、收益低,田地撂荒现象普遍。杨德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不能守着垸田受着穷啊。”于是,他说服儿子回乡,父子俩一起探索现代机械化农业种植,于2015年注册建立了吉祥家庭农场。现如今,农场承包经营土地564亩,年经营额150余万元,各类农业机械11台套,年产稻谷300余吨、油菜籽20余吨、小龙虾10余吨。带动10余户贫困户就业,同时技术指导和机械支持可辐射300余户,先后获得咸宁市“十佳”农业主体和“咸安区种粮大户”称号。

“五年前我就到吉祥农场来干活了,一年能有2万余元的务工收入,加上自己种田养鸡,一年能收入4万余元。”谈起生活的变化,姚冬明的脸上满是期待。姚冬明一家五口人,老父亲年迈多病,两个儿子智力残疾。妻子只能在家照顾孩子,以前靠他一人在外务工,勉强维持温饱。“来农场务工后,家里的田地不荒了,家庭也能照顾到,还有稳定的务工收入。”姚冬明说道。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看到群众日子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杨德祥坚定地说,“我计划继续扩大种养殖规模、钻研种植技术、推广种植经验、提高稻谷亩产,让群众不仅能够吃好米,也能赚到钱。”

编辑:钱维佳

责编:施秀芳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