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特约记者 胡剑芳)“看,浩渺的湖面上,几对白琵鹭双起双飞,时而腾空而起,时而戏水觅食;一群野鸭在一旁追逐嬉戏,撩起浪花朵朵;还有那只高傲的世界濒危一级鸟类东方白鹳也在湖里休闲散步…"11日10日,记者来到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北岭候鸟观测站,用望远镜观看在斧头湖里各种鸟儿灵动的身影,体验那湖生机与活力,感叹这里喷发的一股安静的力量。
“湿地环境好不好,看鸟就知道了,连续3年我们都发现了东方白鹳,从1只增到4只。"湿地负责人吴清平自豪地说,鸟是会说话的生灵,环境不好是不会来的,即便来了也是留不住的。
“楚地多大泽,鸿雁不胜罗。莲菱连十里,鱼虾千船拖。"向阳湖属古云梦泽的一角,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这里曾经湖清水碧,百草丰茂,生态优美,是鸟儿的天堂,素有江南鱼米之乡,湖鲜文化之乡,六千名人故地多重美誉。丰富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成就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厚重与美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因物资缺乏,国家鼓励围湖造田,水上围网养殖。30年多来,渔民投肥养鱼,过度开发,两湖(西凉湖,斧头湖)围网养水产一度达5万余亩,加上区乡工业园区兴起,废水排放,垃圾乱倒,水质一度下降,生态遭破坏,植被在变少,鸟儿找不到家园,鱼儿也在迷失故乡。
与水争地,是得是失?咸安在反思。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让斧头湖一湖清波流入长江。同时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说不,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保护湿地生态?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生态修复带,咸安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按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十六字方针,整治环境、修复生态、污染治理、水岸线打造,拿出“一拆二建三保护”的硬举措。“一拆"即2016年9月一2017年2月以来,咸安区以壮士断腕魄力拆除了水上围网养殖近6万亩,今年又在大湖洲退池还湖6000亩。“二建”即建立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952公顷(近9万亩);建立北岭等3个360度候鸟监测站。根据规划区内地形、水文、景观及生态特征及资源分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三保护"即聘请16名巡湖员配合湿地执法人员保护水体,禁止沿湖岸线乱排乱倒,对开发区企业污水进行管网收集,建污水处理厂,确保河水达标流入斧头湖;保护鸟类,禁止天网捕鸟、打鸟、电鸟,保护鱼类和水生植物,严禁投肥投毒打鱼电鱼,在湿地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如龙舌草、睡莲、芦苇等净化水水生植物,恢复大湖洲、泉湖、北岭等野藕滩10余处6000余亩,积极消灭外来“水怪"水葫芦,菹草等物种。
同时, 为加大生态湿地宣传力度,该区投入2000余万元建向阳湖湿地宣教馆,作为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同时开展各类湿地宣传活动进校园,形成生态教育从小抓起的良好氛围。
“鸟儿越来越多了,斧头湖秒变天鹅湖了。”人们奔走相告。水木清华,向阳而生。走近向阳湖,又听得见鸟儿的啁啾,鱼儿的恋语,水草的私话。
生态回归鸟飞回。如今,来向阳湖湿地越冬的鸟类已从原来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189种,引来了白琵鹭、灰鹤、赤麻鸭,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等。
责编:王 迪
编审:余娅敏
云上咸安投稿邮箱:yunshangxianan@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云上咸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