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汀泗桥

由古至今的汀泗桥

汀泗桥镇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乡镇。镇上目前尚存古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始建于宋代的汀泗桥、汀泗街、庙巷、胭脂路;始建于明清的醉仙阁、寿春堂及宋、明民居、商铺、作坊。其中名扬天下的便是北伐时期威名远扬的汀泗桥。

修建这座桥,还有一段故事。唐朝以前,这条浅浅的小河上并没有桥,老年人和孩子需要人背着才能过去。好心的丁四住在河旁边,只要看到老人和孩子过河就会放下手中的活,下水扶一把,或者干脆背过去。若遇洪水,只能望河兴叹。就这样,背背扶扶,一辈子转眼过去了,丁四自己也是老人了,再也没有办法帮别人,于是将一生积攒的钱修了一座桥。大家为了纪念这个好心人,就管这桥叫丁四桥,管桥下的河叫丁四河。

唐朝时候,丁四桥已经被水冲毁了好几次,几乎没有用了。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前告太宗,需做万件好事,方能功德圆满,取回真经。一心向佛的太宗于是派出一万名和尚在全国范围内每人做一件善事。其中有一个和尚到了这里,便用随身携带的官银以及化缘得到的布施,修起了一座结实的三眼石拱桥。这就是今天汀泗桥的雏形。

宋朝时,汀泗桥正式进入县志,而且前两字都加上了三点水旁,于是丁四桥就成了汀泗桥。 汀泗桥所处地形十分险要,桥东群山叠嶂,桥西湖泊密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与汀泗桥相依的汀泗桥镇,是一座古老的集镇。走到汀泗桥小街上,两旁商铺相连,路是青石板的路,房子是砖木结构的,还看得到那种一扇一扇木板沿着槽子推拢的门。有时候古色古香的石板街也繁华喧闹,以物易物这种最古老的交易方式还时有发生。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古朴,仍保留着古老岁月斑驳的痕迹。

第一次国内革命军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大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1929年为纪念阵亡将士,特修建了碑、亭、墓。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并修建了纪念馆。现陵园主体建筑有纪念碑、六柱亭、烈士墓、纪念馆等,占地2500平方米。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新馆位于汀泗桥镇。馆内以黑色调为主,庄重严肃,一幅幅图片诉说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光辉历史。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步入其中,可感受战火的硝烟,接受革命的洗礼。

走进汀泗桥镇

因汀泗桥战役而闻名的汀泗桥镇,因地处交通要塞,“九县通衢”,从明清时起就有“小汉口”的美誉。

从武汉出发,到京珠高速泉口出口下行,往东前行几百米,就到了咸宁汀泗桥镇新街。这里,也是107国道的必经之路,街道宽阔,两侧蓝瓦白墙的小楼林立,一派徽式风格。

站在汀泗桥上北望,泗水河从桥下穿过,京汉铁路跨河而建。靠承接东西的陆路、连接徽鄂的水路,以及后来贯通的铁路,明清时的汀泗桥成为名震三省的商品集散中心。

汀泗桥镇有东西俩条古街。西街上一栋古宅占地面积很大,为明神宗的太傅章太宣所建,至今章氏第十七代后人仁居于此。东街的“醉仙阁”酒楼建于明朝,为古镇昔日的繁华之所。此外地人所建的一处百年欧式老楼也保存完好,曾为叶挺北伐军的指挥部。

始建于宋代的竹厂街,是古镇保存最好的街巷之一,街上各色明清古宅沉寂凝重,铺路青石光可鉴人,无言地诉说着此地的历史。

来源:咸宁乡村游

编辑  张文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