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是故乡 站在咸宁这30座古桥上与历史对话!

咸宁是高山、丘陵和平原相交的地区,大自然的造化和历史的变迁,造就了这里山河湖泊遍布、沟壑溪流纵横,这河流的纵横,孕育了风姿万千的桥梁。桥是这里最基本的交通设施,有了桥,阻碍了的山山水水便联在了一起。咸宁素有“千桥之乡”的美称,咸宁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折,既有拱桥,也有平桥、廊桥,有石桥,也有木桥、竹桥、铁桥,可谓千姿百态,遍野飞虹,这些桥得天地之灵气,和山水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神韵。地以桥名为咸宁地名的一大特色。清代以前所建桥梁,多系石结构,有稽可考者,以宋代所建汀泗石拱桥为最早。民国时期,开始修筑铁路桥梁和砖木结构的公路桥梁。

1、汀泗石拱桥 位于汀泗桥镇,跨汀泗河衔接东西两街,是境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桥梁。始建于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修,石拱结构,发卷3孔,棱形桥墩,八字桥台,桥面两边镶有精雕石栏。桥身全长31.2米,宽5.5米,高6.53米,主孔净跨9.2米,两侧孔净跨7.2米。1964年6月遭特大山洪冲毁。1965年由汀泗桥镇政府主持按原样重修。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此激战,一举攻克汀泗桥,直逼武昌城下,奠定北伐胜利的基础。从此,汀泗桥名扬天下。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白沙桥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内。据桥碑记载:该桥由弘治中白沙寺僧清理募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其徒续建。清代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建。桥上建友凉亭、砖柱。白沙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傲下桥 位于咸安区高桥镇大幕乡西山下村,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

4、官埠桥 位于咸安区官埠桥镇,为明代末年修建。官埠桥修建于淦河之上,由于淦河直通长江,行船十分方便,进出咸宁的物产大多在此聚散,来往咸宁的达官显贵、骚人墨客都在此登船上岸,故取名“官埠桥”。官埠桥经历了几个朝代的车马人行,流水冲击,至今仍完好无损,古风犹存。

5、万寿桥 位于咸安区白沙乡石鼓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万寿桥横跨淦水河,为三孔石拱廊桥,桥上盖有廊亭,青瓦盖顶,两侧桥身有护栏,墙内置石椅、长凳。昔时,桥头设有炉灶和茶铺,村民一年四季轮流烧茶水,免费供行人饮用。

6、高桥 位于咸安区高桥乡堰头张家,修建于光绪乙未年(1895),距今已有110多年,石墩、木梁、廊亭、保存完整,古风犹存。2008年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山下董廊桥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高升村。桥为全木结构廊桥,桥面由7根大树和8个大木架为主体,桥面和廊为木板。桥墩三角形青石砌垒。山下董廊桥的发现对于研究鄂南地区的桥梁建筑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8、龙潭桥 位于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5组,始建于清代。跨淦河中段,长70米、宽5.5米、高3.5米,桥墩两端呈三角形,五孔,桥面用青石板铺墁。

9、刘家桥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白泉河上,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家族修建。曾为江西、通山通往咸宁、汉口的主干道,行人络绎不绝。始建于明代崇祯3年(1630年),重建于清道光19年(1840年),为单孔高拱风雨桥。桥前有条石铺成的9级台阶,廊亭内梁雕龙凤八卦图。桥长28米,宽8米,高5米,跨径10米,是咸宁南部聚落现存廊桥中年代最悠久的一座。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净堡桥 位于嘉鱼县烟墩净堡村,净堡桥系静宝寺“赖狗祖师”张绍忠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4)募化修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增添,为省内最长的单孔桥,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下舒桥 位于嘉鱼县官桥镇大牛山村7组魏家湾旁的舒济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由嘉鱼县知县李夔主持修建(同治五年《嘉鱼县志》记载)。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主桥长16.5米、宽4.8米、高4.7米、孔跨5米,其西北面两侧桥头护坡及部分桥体于1996年7月间被大水冲塌部分条石砌块,西南面桥头建有附属建筑。从桥拱镶边纵联发券形制看,最后一次维修时间应为明清时期,但挡水面桥体的建筑形式,仍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风格。200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2、黄石梁桥 位于赤壁市官埠桥镇张公庙村。清代,西北跨东南,流水由东向西,为三孔石梁桥,桥长22米,宽13米,高28米,中间的孔跨为42米,旁边两孔跨为22米,桥面由三块长条石铺成

13、杨林凉亭桥 为清代青石旱桥,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杨林村。过去村民在桥下配备茶水、供路人休息,纳凉,躲避风雨。

14、白沙桥 位于赤壁市官塘镇随阳大竹山叶家井的沙洲河上,南北横跨沙洲河,是赤壁通往咸安古道上的一座桥。建于清雍正4年(1762年),光绪2年维修,为单孔石拱桥,以石块垒砌而成,桥北端现存一块白沙桥功德碑。桥体通长15.7米,宽5.6米,桥高7米。 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莲花塘村古平板石桥 位于咸宁赤壁赤马港街道办事处莲花塘村,联通消息两岸的村户人家,始建年代不详,桥长约4米,宽约1米,桥墩高约2.5米。

16、灵官桥 位于通城县九岭乡灵官桥村,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1261年);灵官桥又名招贤桥,由黄庭坚第八代孙黄子贤捐修。桥体呈西北东南向横跨陆水上游支流,在两岸的巨大岩石上拱起,为青条石单孔石拱桥。整座桥结构牢固,古拙中蕴含精巧,雄伟中蕴含秀丽,历经近800年的光阴岁月,至今完好无损,被中国桥梁志称之为全国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之一,并载入《中国桥谱》。2002年入湖北省重点文保单位。

17、南虹桥 位于通城县塘湖镇,始建于南宋,修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为五孔八米等跨石桥,中墩两侧各嵌“南虹桥”、“渡江春”石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华楼塔桥 位于通城县麦市镇天岳村二组牮楼咀,修建于清光绪乙亥(1875)年。块石结构,单孔劵拱纵联砌置,东西跨于黄龙山峡谷溪流之上,桥面平整,两侧设施护栏,中部建有“惜字塔”石塔一座,起到平衡桥体的功能。2003年被纳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圣人桥 位于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四组黄家大屋,建于清代。桥南北跨于荻田港之上,条石结构,桥由三座“八字形”桥墩和四段桥板组成的四孔石板桥。桥面由三块条石并列组成。

20、磨桥 位于通城县五里镇圳上村,桥修建于清代。桥为条石结构,由28个船形桥墩与27段桥板组成的一座27孔石板桥,桥全长190米、桥面宽1米,桥高4.5米,该桥横跨于鄂南最长的河流陆水河的上游,是鄂南最长的桥梁。

21、保积祠跳石桥 位于通城县马港镇彭村,为清晚期桥梁。跳石桥由22个单独的跳石墩组成,跳石平面为不规则的菱形,跳石与跳石之间间隔距离为0.4米,是鄂南最简易的桥梁之一。

22、石咀铺跳石桥 位于通城县马港镇易塅村五组石咀铺,东西向立于15米宽的小港上,连接两岸群山,为清代桥梁。由15个单独的跳石墩组成,跳石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每块跳石长0.3米,宽0.2米,跳石之间间隔0.7米。

23、斤丝桥 位于崇阳县桂花泉镇双港村。建于明代。桥呈东西向横跨虎爪河,因建在斤丝潭上而故名(桥下有一潭,深不可测,即使用一斤丝线连接起来,也不能缒底,故名)。该桥结构稳定,高大气派,与斤丝潭的浅瀑布式泉水交相辉映。

24、福星桥 位于崇阳县金塘镇,老桥建于清同治年间。20世纪60年代修公路桥时,在老桥的上部加建一座新的公路桥。古今双桥雄跨在高拱的山涧上,蔚为壮观。

25、益昌桥 位于通山县沙店,毗邻江西武陵县,建于清中期。桥栏石刻十分精美且保存较好。

26、盘溪桥 位于通山县厦铺镇黄荆村,为清代青石砌筑单联石拱桥,南北跨向,单拱单伏。南北两端利用山溪两岸天然岩石凿平砌筑桥基,条石砌筑桥身,异性条石砌筑成拱。现桥面加高改作公路桥使用。

27、驼背金桥 位于通山县杨芳林乡杨芳林村,为清代五孔石墩木梁风雨廊桥。呈南北向跨杨芳河,桥长55米,宽5.4米。条石砌筑船型桥墩,孔径11米,每孔采用七根柏木纵铺桥梁。桥面铺0.4米松木板。桥面设砖木结构桥屋,穿斗木构,桥面两侧设木栅式桥栏,桥南北两端设劵门出入。驼背经桥为通山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8、双港风雨桥 位于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三组小双港桥。建于清末,木石结构,桥下部用青石垒砌成单孔石拱桥形式,桥面青石铺成,两旁用薄青石做护拦,上部是双檐瓦顶,第二重用薄青石板铺成横梁上有墨书“光绪十四年”字样。桥两旁,铺青石板引桥。有10根石柱主撑廊顶,廊顶井然有序。梁上的木榫,斜穿直套,巧妙结构,让人惊叹。这桥象半月出云,横跨小港和四周的景色和谐浑为一体,美得象象一幅山水画。

29、万寿桥 位于通山县九宫山镇牌楼村四组下泉山外头铺自然村东30米建成清代,东西向跨小杨河。桥长20米,宽4.2米。块石砌墩,木板桥面设护栏。

30、大港凉亭桥 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港村十二组大港桥自然村中部,建于清代。

作者:咸宁市档案局 余意 陈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