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教育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是一份逐光的温暖。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从教二十七年的彭祥安,以躬耕教坛的精神,绘梦逐光,用知识点亮学生的未来。
躬耕讲台挥洒汗水
3月6日,笔者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泉都学校见到彭祥安时,他正在准备自己的上课资料。一丝不苟的言行举止,略显沙哑疲惫的嗓音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开学有一阵子了,这段时间有些忙碌,需要调整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嗓子都有点哑了。”彭祥安略带歉意地说。
彭祥安1998年毕业于咸宁师专,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系。有着二十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他,先后被评为“中小学一级教师”“咸安区骨干教师”,多次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多篇,优质课竞赛获市、区级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此外,彭祥安曾多次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荣获“国家级优秀辅导员”。所带班级纪律严明,学风浓郁,学生进步显著,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获得学校和家长一致好评。
早在学生时代,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在彭祥安的心中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梦想成真,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路走来,有拼搏,有收获,也有美好的回忆。”彭祥安初登讲台时,面对挑战与困惑,他选择了坚持与努力,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通过网络向全国数学名师学习,阅读大量教育理论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如今,他的课堂已成为学生探索求知的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就这样,从教二十七年以来,彭祥安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务实奋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教学帮带促进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彭祥安深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源头活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
课堂上,彭祥安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他用心教学、潜心教研教改、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学校与家长放心、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彭祥安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一对一指导。
“青年教师职业身份转变的第一步,不是从拿粉笔登上讲台开始,而是从你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对于新教师,彭祥安从师德修养、教师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入手,从备课、上课、改卷、出题、评价、班主任工作等各个环节全程点拨,甚至亲自示范,重点帮扶,做到相互研讨、逐步提高。
“我都称呼彭老师为师傅,跟着他,我确实在教学岗位上学到不少东西。”提起彭祥安,年轻教师小李的话语中满是感激。在彭祥安的悉心指导下,包括小李在内的“徒弟”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顶梁柱。
用爱陪伴幼苗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彭祥安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
曾经,彭祥安所任教班上有一位名叫小奇的学生,他是一个很典型的留守学生,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捣蛋。
彭祥安多次找小奇谈话,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宽容引导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小奇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彭祥安都会及时表扬、鼓励他。
“小奇真不错呀,今天不该你值日,都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呢!”在彭祥安的悉心浇灌下,小奇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后来,这位曾经令许多老师头疼的孩子考上了区重点高中。
“我愿一辈子做个快乐的教书匠。”彭祥安说,他很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今后将以更坚实的脚步沿着教书育人的这条路走下去,不懈追求,把桃李芬芳的美景留在身后,让桃李鲜艳地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通讯员:李汉阳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