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武:屡败屡战创业 吊瓜飘香大桥村

7月6日,在汀泗桥镇大桥村三组的吊瓜基地里,看着自己基地里瓜楼上的累累吊瓜,村里的副主任曾庆武的心里乐开了花。

这位年轻时南下跑运输,近年因要照顾年迈父母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在经历过无数的尝试,经受过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果实,让全村人相信“只要不灰心,土地里一定能刨出金。”曾庆武今年55岁,按他的话说,“我在广东开了十年的货车,前些年,年迈的双亲需要人照顾,我就回乡来了。先是母亲生病过世,后来父亲病倒在床,几年后也离开了我们。等为双亲送完终,我发现自己也老了,再也不想背井离乡去打工了。”

于是,跑运输走四方,见多识广的曾庆武开始琢磨着在家乡创业。他看到村里抛荒的土地有很多,于是就流转了无人耕种的三十来亩山地种植桃、李、梨、杨梅等水果,等三十四万元砸下去之后,他才发展农业投资是一个投资长、收益慢的一个产业。水果树苗种下去六年才见收益,钱押在那里抽不出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曾庆武又开始养鸡、养鸭、养牛,不知是技术没有过关还是时运太差,那几年他养什么死什么,村里只看他不断地折腾,也没有捣鼓出什么名堂出来,都选择了冷眼旁观,不愿跟他一起合伙创业担风险。

但是曾庆武不气馁,屡败屡战,不断地尝试新的项目。“去年我们邻村的一个崇阳亲戚告诉我们崇阳老家有人在种吊瓜,收益不错。我当时就心动了:真有说的那么好吗?要是能学到吊瓜种植技术,在全村推广就好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曾庆武随这位亲戚多次去崇阳的吊瓜基地考察,在得知吊瓜仅需在第一年投入4000余元建瓜棚和瓜楼,可以连收六年吊瓜,而且一年比一年的产量都要高;每斤吊瓜籽可卖到20元,一年可增收6000~8000元;另外,瓜汁、瓜壳、瓜瓤、瓜根皆可入药,还可以带来副加收益之后,曾庆武激动不已。

项目虽好,但吊瓜能服大桥村的水土呢?为此,曾庆武采取大胆尝试,小心求证的态度,在自家地里审慎地试种了1.5亩。技术上有难题,就开着自己家的小面包车去崇阳基地学习取经;知识上欠缺,曾庆武就在家里安装了WIFI,每天在手机上百度学习吊瓜知识。“吊瓜又叫栝楼,它的根、果、果皮、仁都可入药,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吊瓜的仁富含三萜皂苷、有机酸等,榨油特别香;炒着吃,香脆可口不上火,还可治便秘……”“吊瓜刚从地里长出来,长要1.8米高的架子了,生出四片叶子,这个时候就要掐尖;等四根主条长到1、2米了,要进行第二次掐尖……”

现在,只要说起吊瓜的好处、种植技术,曾庆武像着了魔怔一般,可以滔滔不绝地给你普及几个小时。去年9月,曾庆武种下的吊瓜丰收了,1.5亩地收得200斤吊瓜籽,卖了近4000元。过年的时候,他还留了20来斤尝鲜,“完全留不住,亲朋好友到我们家来,吃了我们炒的吊瓜籽,都抢着吃,争着要买!”曾庆武觉得自己的这次尝试成功了。一亩稻子,一年最高收入500元;一亩吊瓜,头一年就可以收入4000元,一次投资可受益6年。

看到曾庆武实实在在的收成,看到田地里长势良好的吊瓜,村民们都心动了。2016年5月,曾庆武成立了久闻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里有5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与他一起种植了50余亩吊瓜,其中,曾庆武一个人就种植了20亩。吊瓜基地还吸纳了5名贫困户务工,帮助他们脱贫。

这个曾经到处是抛荒地的村,因为吊瓜,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关于吊瓜种植的下一步发展,曾庆武的心里早就有了蓝图,他说:“今年的吊瓜挂果率非常高,我准备陆续添置洗瓜籽机器、炒吊瓜籽机和榨油机,把基地种植和深加工相结合,吊瓜基本不用出村,全部在村中的加工厂里就消化掉了,延伸产业链,这样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品牌。”

但大桥村的宏图远不止这些,村里的周主任表示,他们也正在积极谋划,通过创意打通三产,建设吊瓜走廊、乡村农家乐、水果采摘乐,完善农村基础设计、美化乡村环境,实现最美 乡村的梦想。(杜培清  胡剑芳  李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